镇、街道人大是深入到基层土壤中的毛须根系,关系到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镇、街道人大通过履行职责、依法监督,督促政府把民生的重大决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日前,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在汝湖镇政府开展首场镇、街道人大工作现场讲评会,这是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一项创新之举。汝湖、三栋、江南、桥东、水口5个加强县乡人大建设的重点镇、街道,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参会人员现场点评,“挖亮点”“找差距”,旨在进一步加强镇、街道人大工作,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建设整体上新水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利洁、容树坤、骆晓鸣、李龙飞、黄凯锋出席活动并点评。区人大常委会各室委主任,各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各镇、街道人大办负责人,部分市、区、镇人大代表也参与了活动。
经验交流
汝湖
建立制度督办议案建议落实
以往,乡镇人大在交办议案建议后,由于缺乏系统跟踪督办,造成部分议案建议办理走过场、办理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汝湖镇建立了 《汝湖镇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制度》和《汝湖镇人大主席团约谈工作制度》。2017年以来,汝湖镇人大主席团共约谈议案建议承办单位6个,推进议案建议办理9件次,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答复率、面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三栋
建代表交流群解决民生实事
三栋镇人大办于2016年10月利用新兴媒体微信平台探索开展“互联网+代表”工作,建立“三栋镇人大代表交流群”和“三栋镇市、区人大代表交流群”。
利用平台瞬时、同步地对代表进行“一对多”的会议通知等工作联系,及时为代表履职释疑解惑,加强了镇人大与代表沟通联系;通过在平台图文并茂地上传镇人大工作动态、代表活动等情况,引导代表做好相关宣传工作;镇人大办通过微信群上传学习文件资料共22份,引导代表自主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换届以来,该镇人大代表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向镇人大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落实的民生事项共16件。
江南
率先打造“十有”代表工作室
近年来,江南街道率先开展人大代表工作室“十有”标准(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有活动、有经费、有档案、有网络、有电视、有亮点)建设。
依托位于办事处大楼和上湖塘居委会的人大代表工作室,每周五安排两名人大代表开展定点接待群众活动。在接待日前一周,将人大代表的相关信息进行公示,让代表做到合格的“六员”(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联络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群众权益代言人。)
桥东
启动代表联系群众“互联网+”试点
近期,为进一步拓展代表与选民的沟通渠道,桥东街道党工委着手在东湖、东河社区率先启动代表联系群众的“互联网+”试点工作。借助日渐成熟的社区 “邻里帮”APP手机平台,广泛收集具有共性、普遍性,社区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梳理并通过手机APP平台与群众互动,进而形成代表建议议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使之成为代表反映民意、汇集民智、有效履职的重要平台之一。
水口
实行工委委员定期座谈制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水口街道人大工委积极转变思维、大胆革新,在水口组的区人大代表中选出5位有代表性、履职能力强的人大代表,组成街道人大工委委员,实行工委委员定期座谈制,于每月中下旬定期召开座谈会。会前,工委委员深入到选区,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会上,代表委员反馈收集内容,商讨人大工作事项,了解人大建议落实情况,提出工作要求及部署工委下一步工作,并将收集到的民生问题及时向办事处进行反馈。
现场点评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娟:通过不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镇、街道人大开展工作现场讲评会,既讲评工作成绩,又讲评工作存在的不足,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建设整体上新的水平。接下来,要对其余的8个镇、街道人大工作展开现场点评,形成基层做好人大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区人大法工委主任黄诺基:镇、街道人大开展工作现场讲评会挖掘了基层人大很多亮点工作,但还应加强基层人大对中心工作的监督推动作用。接下来,基层人大的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比如扶贫攻坚工作、项目落地建设,镇、街道人大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桥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文题:听了5个镇、街道人大工作经验后,我感触很深。接下来,要实地去先进镇、街道学习取经,多向先进镇、街道交流工作,立足桥西实际,不断取长补短。
人大代表曾江兰:镇、街道人大开展工作现场讲评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全场讲评会通过PPT图文并茂地分享基层人大亮点工作,展现了新时代惠城区学习型、进取型、务实型的基层人大代表新风貌。
文/图 记者谢菁菁郑国瑞 彭红霞 通讯员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