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明网 | 惠城区人民政府网 | 天鹅城网 投稿邮箱:hcqwmj@vip.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诗词热”后需冷思考
2017-02-13 15:59:17 稿源:区委政法委 邓春海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热点,复旦才女武亦姝勇夺冠军,并被网民追捧为“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不少人因此惊呼“中国传统诗词的春天来了”。笔者以为,诗词热固然是好事,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朽的魅力,反应了大众越来越高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明需求,但仍需要冷静对待,让诗歌热弥久历新,勇立潮头。
   思考一:诗词热是昙花一现还是春回大地?虽然,诗词热度未消,倍受推崇,但我们依然无法否认一个事实,诗词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块上,边缘化现象比较突出。一些诗人诗作,不接地气,曲高和寡,作品虽多,能真正做到脍炙人口,经典传承地并不多见。这次诗词热,恰是较好的证明了,大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文化水平的欣赏力也随之提升,对于文化的需求恰是饥渴。人们并不满足于“娱乐至死”的俚俗快意,恰恰需求“风雅出尘”地清流涤荡。我们生活在文化的绿洲中,却有着沙漠一般的饥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不希望此次诗词热只是一时风潮,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让诗歌灵感的翅翼飞翔,去促进文化的大发展,文明的大促进。
    思考二: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和传承传统诗词文化?通过这次的节目,社会关注度空前,无疑掀起了新一轮的诗歌热,诗歌的魅力再次让国人为之倾。权以为学习诗歌应做到“三需三应”。“需诵读还应勤思”,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学是学习诗词的入门基础,但死记硬背的学习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习中要关于思考,勤于探索,方能抓住诗词的精髓所在。“需博览还应善学”,中华诗歌,博大精深,瀚若星辰,终我们一生,也可能无法尽览,因此学习中,我们既要求多读多学多练,又要善于学习,善于运用,而不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需静心还应笃行”,学习不可浮躁,必须沉下身心,不可半途而废,同时还必须走出去,多见识阅历,多实践实为,方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思考三:诗词要如何走进大众“飞入寻常百姓家”?诗词热但背后隐忧不少,诗词毕竟是小众的,相对于影视、小说等依然存在创新不够、经费资金不足、扶持乏力等问题,要让诗词真正热起来,得到大众认可,权以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放下身段,多接地气。诗词歌赋,其本质上来源于生活,从《诗经》、杜甫,到近现代的郭小川、艾青,都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描绘着生活的本质。当下中国梦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从没有这般活跃和丰富,正是为诗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需要诗人多贴近生活,多接近民生,写出能引起大众共鸣的作品。二是雅俗共赏,百花齐放。要让诗词“活”起来,既崇尚“阳春白雪”的高雅,又兼容“下里巴人”的随意,要让诗歌的土壤能容纳更多不同的色彩,方能“春色满园,百花齐放”。三是勇立潮头,放眼世界。诗词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同时要多学习、多借鉴其它国家、种族的文化结晶,唯如此,方能引领潮流,推动诗词文化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