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明网 | 惠城区人民政府网 | 天鹅城网 投稿邮箱:hcqwmj@vip.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诗词热折射传统文化魅力
2017-02-10 09:15:12 稿源:邓春海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帏幕,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以317高分荣获冠军。一时间风头无两,圈粉无数,带动了新一轮的诗词热。权以为,诗词热虽然只体现了一时的热度,根源却深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
   诗歌热其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创新。“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这是节目期间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点评时谈到。众所周知,中国历来是诗的国度,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无论是“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浪漫奔放,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不羁,中华的诗歌历来是中华文明语言文学高度的浓缩精华,更是千百年中国人精神风貌的最佳展示。《中国诗词大会》正是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综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佐以攻擂、抢答、互动等方式,达到制造悬念、吸引眼球的效能,得到大众认可,形成霸屏效应。
   诗词热之魂在于贴近大众引领潮流。此番诗词热火爆应该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中国不乏厚植诗词的土壤,但是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中,诗歌的地位却又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源于当前一些诗人及文学工作者创作时“曲高和寡”,一些诗词作品脱离群众,有些诗词晦涩难懂,群众自然束之高阁,难以企及。而此次诗词热,恰恰引爆了大众对于诗词的饥渴感。应证了大众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对于文化的需求和鉴赏水平实际上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也有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娱乐至死”。当有了合适的渠道和引导,自然会引领潮流,得到公众的认可。
   诗词热体现了当代华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际上,任何一种流行文化其表象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深层次去分析,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看似不可思议的诗词热,其实是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及认可,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稍前些时间,也进行过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一直在预热,距离公众认可,只差一层窗户纸,《中国诗词大会》其实只是顺应潮流,充当了这捅破窗户纸的角色。恰恰印证了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迫切需求,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当然,并不等于这次诗歌热就能灿放百花,推进我国诗词发展的新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诗词边缘化并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是国人的文化传承,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必然会更加融入血脉,推进文学创作的新融合,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雅俗并存的良好氛围,这才是大众乐于所见的局面。